學名:番龍眼Pometia spp
氣干密度:0.65-0.75g/cm?
產地:東南亞
涂飾方式:淋底輥面啞光
種類:實木油板
特征及材性:
番龍眼是常綠喬木,樹高達30-45米,樹徑近1米,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地區。
番龍眼的果實看起來很像我們常見的龍眼,但成熟時是黃綠色的,跟龍眼的淺褐色有明顯的不同。因這種果樹多生長在南疆和東南亞地區,而我國古時將外國外族統稱“番”,樹以果名,故名番龍眼。
番龍眼木材具金色光澤,質地致密而堅重,是臺灣以東的蘭嶼島達悟人最重要的經濟用材與果樹之一,大量用于房屋的宗柱、棟木、橫梁板、側墻、地板等,因為該木材堅硬耐腐,蘭嶼島達悟人的船也用它來制作船底龍骨和支架。當地人將其視為寶樹,十分愛護,經常清除番龍眼附近的雜草,讓它有良好的環境生長。 “唐木”一詞幾乎在中國人寫的著作中難以找到,是日本研究中國古代文明史的專家及木材學家對源于中國的一些珍貴木器或手工藝品所用木材的統稱,并不具體指某一種木材。日本文化傳統可以追溯到我國唐代頻繁的中日文化交流,唐代的影響至深,因而將我國的名貴木材尊稱為“唐木”,如唐人、唐裝的概念一樣,唐木也即源于中國但不一定原產于中國的貴重珍稀木材之統稱。日本木材學家須藤彰司在《南洋材》專著中針對“唐木”寫道:“因為唐木有優美的欣賞價值,能做高級家具、細木工等工藝品,因而得名。番龍眼木材從臺灣進入日本后,因為其用途廣泛而性能穩定,深得日本人喜愛,故以“唐木”名之。 番龍眼木材是臺灣的木材商人最早引進國內的,由于受日本殖民時期的影響,臺灣人一直稱番龍眼為“唐木”,約定俗成至今,番龍眼就有了這個美麗的俗稱。